《标准》共分8章和12个附录,实现了建筑节能专业领域的全覆盖,重点在整体节能率、围护结构热工性能、外窗遮阳系数、设备热效率及性能系数、室内照明功率密度值等方面作了调整,增加了建筑运行碳排放强度等新要求。
“新标准首次提出了新建公共建筑用能系统除集中供暖外,宜采用全电气化设计的理念,充分发挥电力在建筑终端消费清洁性、可获得性、便利性等优势,建立以电力消费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费体系。”王润晓介绍。
新标准提升了建筑围护结构主要部位热工性能限值,对外窗(包括透光幕墙)遮阳设计提出更加明确要求,建筑在设计阶段将积极选用更加高效的外墙保温材料,以提高墙体保温工程的安全性、增加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;强化建筑遮阳设施和建筑的一体化设计,促进夏季遮阳和冬季得热的双向技术提升。
新标准强制性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,提出了空气能、浅层及中深层地热能应用要求,将在山东省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基础上,进一步带动太阳能光伏系统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,在浅层地热能利用的基础上,鼓励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。